00:00:05

“见一叶之落,而知岁之将暮”后来演变为成语“一叶知秋”,也作“一叶落知天下秋”,指看到一片树叶落下,便知道秋天已经来临。比喻能根据细微的迹象判断事物发展的趋势。

来源:抖音 2025-11-22

猜你喜欢

00:00:05
“见一叶之落,而知岁之将暮”后来演变为成语“一叶知秋”,也作“一叶落知天下秋”,指看到一片树叶落下,便知道秋天已经来临。比喻能根据细微的迹象判断事物发展的趋势。
2025-11-22
00:00:05
“一叶知秋”出自《淮南子·说山训》,原文为“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后凝练为成语。 #一叶知秋#ai动画#中华成语故事
2025-11-22
00:00:05
核心寓意:从一片树叶飘落,便能知晓秋天已然到来,比喻由细微迹象推知事物整体趋势或未来发展。#中华成语故事#原创动画#上热门#热门
2025-11-22
00:00:05
核心寓意:从一片树叶飘落,便能知晓秋天已然到来,比喻由细微迹象推知事物整体趋势或未来发展。#中华成语故事#原创动画#上热门#热门
2025-11-22
00:00:05
“坐井观天”出自《庄子·秋水》,原文是“井底之蛙,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后演变为成语,比喻眼界狭隘、见识短浅。#动物#坐井观天#ai动画#原创动画
2025-11-22
"琴挑文君"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原指汉代司马相如以琴声挑动卓文君爱慕之心的典故,演变为成语后比喻通过含蓄方式表达爱慕之情。该成语为四字联合结构,核心语义集中在"挑"字上,原意指用音乐作为情感传递媒介。
2025-09-12
00:00:05
该成语比喻事物复杂混乱,使人陷入困惑不解的境地,强调认知上的模糊性和真相的不可辨识性。其语义源于“五里雾”的意象(烟雾迷漫的仙境),引申为对现实困境的抽象描述。#手绘故事 #我行让我上
2025-11-03
00:00:05
“刻鹄不成”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原文为“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 它常与“尚类鹜”连用,比喻模仿优秀的人或事物虽未成功,却仍不失为相近的好样子,与“画虎不成反类犬”的贬义形成对比。
2025-10-28
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直射地球赤道,全球昼夜完美等分。 古人在寒来暑往间感知天地,赋予秋分节气独有的人文内涵。万物顺应天时,自洽平衡,你会发现即使对立的事物,也能在这一天被温柔调和。秋行深处,知岁将暮,愿你与时舒卷,未雨绸缪,一半收纳丰实,一半孕育从容。恰今日,感知非遗节气之美,平分这场人间秋色。#节气中国·非遗焕新 @中国国家地理景观
2025-09-22
“终南捷径”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求名利的最近便的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其典故源于唐代:当时有很多人想通过隐居山林来抬高声望,从而获得朝廷的征召任用。据《新唐书·卢藏用传》记载,卢藏用曾隐居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中,借此博得名声,后来果然被朝廷召去做官。而另一文人司马承祯也曾隐居,但拒绝了朝廷征召,卢藏用指着终南山说:“此中大有嘉处。”司马承祯则回应:“以仆视之,乃仕宦之捷径耳。” 后来人们就用“终南捷径”来讽刺这种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功名的行为,现多泛指追求目标的便捷方法(含贬义或中性,需结
2025-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