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花问柳是汉语成语,原指春日游赏风景,后多指狎妓行为,整体含贬义。其结构为联合式,多作谓语或定语,出自唐代杜甫《严中丞枉驾见过》诗句“问柳寻花到野处”[3]。

来源:抖音 2025-10-12

猜你喜欢

寻花问柳是汉语成语,原指春日游赏风景,后多指狎妓行为,出自唐代杜甫《严中丞枉驾见过》诗句“问柳寻花到野处
2025-10-13
寻花问柳是汉语成语,原指春日游赏风景,后多指狎妓行为,整体含贬义。其结构为联合式,多作谓语或定语,出自唐代杜甫《严中丞枉驾见过》诗句“问柳寻花到野处”#热࿆门
2025-10-13
寻花问柳是汉语成语,原指春日游赏风景,后多指狎妓行为,出自唐代杜甫《严中丞枉驾见过》诗句“问柳寻花到野处,
2025-10-12
星罗棋布,汉语成语,拼音为xīng luó qí bù,出自东汉班固《西都赋》“列卒周匝,星罗云布”,形容事物数量众多且分布广泛。该成语为联合式结构,可作谓语、定语、状语,近义词包括“浩如烟海”“漫山遍野”,反义词为“寥若晨星”。
2025-09-22
“按图索骥”原义是按图像寻求好马,后比喻做事拘泥于成法,不能灵活变通,含贬义。也用于按照线索去寻找人或事物,中性。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2025-09-12
00:00:06
万壑争流"是汉语中用以描绘自然景观的古典词语,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成语意思 #每日古诗
2025-10-25
龟鹤之年,汉语成语,拼音为guī hè zhī nián,属联合式结构。该成语以龟、鹤的长寿特征比喻人的高寿,多用于祝寿场合,主要作宾语、定语使用
2025-09-18
"鼓乐齐鸣"是汉语成语,拼音为gǔ yuè qí míng,基本释义为击鼓和奏乐声一齐响起,形容场面热闹欢腾。该成语出自郭沫若历史剧《虎符》第二幕,原文为"群众起来,鼓乐齐鸣",常用于描写庆典、仪式等场景的盛大氛围。语法结构上属于主谓式,可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色彩。其近义词包括"锣鼓喧天",二者均通过组合打击乐器与音乐声的听觉描写烘托热烈气氛
2025-09-21
00:00:05
惹火上身”是汉语成语,拼音为rě huǒ shàng shēn,比喻因自身行为主动招致灾祸或麻烦,最终使自身受害,具有贬义色彩。其语法功能可作谓语、定语,近义词包括“惹祸上身”“自找麻烦”[1][2]。英文对应翻译为“ask for trouble#水墨画 #上热门
2025-11-12
00:00:05
“天高去淡”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成语或常见的文学表述,它可能是“天高云淡”的误写或变体。 “天高云淡”出自现代《清平乐•六盘山》,原句为“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这句词生动地描绘出了秋日天空的开阔与澄澈,展现出一幅高远、宁静的自然画面。
2025-11-06
“终南捷径”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求名利的最近便的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其典故源于唐代:当时有很多人想通过隐居山林来抬高声望,从而获得朝廷的征召任用。据《新唐书·卢藏用传》记载,卢藏用曾隐居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中,借此博得名声,后来果然被朝廷召去做官。而另一文人司马承祯也曾隐居,但拒绝了朝廷征召,卢藏用指着终南山说:“此中大有嘉处。”司马承祯则回应:“以仆视之,乃仕宦之捷径耳。” 后来人们就用“终南捷径”来讽刺这种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功名的行为,现多泛指追求目标的便捷方法(含贬义或中性,需结
2025-08-11
00:00:37
2025年11月7号:分享含沙射影:成语诗句出处:: 东晋干宝《搜神记》记载,长江、淮河一带有一种叫“蜮”(也叫“短狐”)的水怪,长得像鳖却只有三只脚,没有眼睛但听觉极灵。 它常潜伏在水中,只要听到有人经过的声音,就会从水底喷出沙子,精准射中行人的影子——奇怪的是,影子被射并无痕迹,真人却会立刻头痛发热、筋脉抽搐,严重时还会丧命。 后来人们就用“含沙射影”,比喻暗中用隐晦、间接的手段攻击或陷害他人,带着明显贬义。
2025-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