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学校会在庙里?清末民初的「庙产兴学」 为什么有的学校会在庙里?今天咱们谈谈清末民初的庙产兴学。 所谓庙产兴学,顾名思义,就是指从清末到民国初期,清政府和北洋政府,以国家权力,强行征用各地佛寺、道观、民间神庙和宗祠的房产,地产与财产,兴办教育。 #庙产兴学 #清末明初的新式教育

来源:抖音 2025-10-05

猜你喜欢

我们所有的教育,正在批量生产『螺丝钉』的人生#中国教育 #教育 #学校 #发型
2025-09-21
00:19
#祝你毕业快乐毕业的离别虽然在眼前,但我们终会在灿烂的季节再相见!#海淀教育#海淀学子#又是一年毕业季青春不散场@稻香湖学校
晨视频
2025-07-05
乔致庸为清末晋商代表,其家族商业在他手中达鼎盛,涵盖票号、钱庄等多个领域。 清末民初,因社会动荡、战乱及现代银行业兴起,乔家产业渐衰。建国后,乔家产业收归国有或公私合营,家族商业终结。 如今乔家后人无人涉足大规模商业,多投身教育、科研、艺术等领域。其玄孙女乔燕和是知名京剧演员,工梅派青衣,在戏曲界颇具影响力,为大众熟知。 乔家后人的境遇,折射出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剧烈变革及传统家族的时代转型。 #乔致庸 #乔燕和 #历史故事 #历史人物
2025-07-26
江苏里下河为何如此重视教育?或许可以在这个古堡里找到答案。 位于戴南镇的史家堡,保留着一座古祠堂、一座古私塾,还有一栋古庵里建起来的小学。六百多年前,始祖们从苏州迁来,在这个同为水乡的地理环境之中建造了另一个江南,人们在这里耕读传家,形成了以祠堂为核心的宗族聚落。在后世发展中,有博学者开辟私塾教化乡民,对圩南地区乡民产生了重要影响。解放后,人们在古庵里盖起了学校。无论什么时代,耕读的体系一直都在里下河乡村里传续并发展至今。#江苏 #兴化 #乡愁记忆 #乡村守护人 #农村教育
202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