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苜田,原名“刘下田”,因南宋礼部尚书刘政在当地疏通水心河以灌田而得名。后因当地人在此种萝卜和苜蓿草,改称“萝苜田”。#城市景观 #航拍 #建筑美学 #莆田游玩景点推荐 #旅行

来源:抖音 2025-09-29

猜你喜欢

   “独楼”原名“慎独楼”,又名朱庄,因明朝耿定向读书之私塾“慎独楼”而得名。位于今杏花乡东风社区。#原创视频 #历史 #历史故事
2025-09-10
00:07
游客因道路被毁滞留甘孜景区,求助网红文旅局长刘洪,当地:已将游客平安送出
齐鲁壹点
2025-06-03
00:11
涉县太行猪头崖位于清漳河畔,靠近靳家会。其因形似猪头得名,有“吃石门拉长宁”的传说,据说全长18里。它与石门村的历史渊源颇深,是当地独特的自然与文化景观。#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爱旅游的寒江
2025-09-08
信义街道信义村 原名洗泥村,相传刘秀在京城太学求学时,王莽篡汉,刘秀被追杀,逃亡途中路过此地,在村东的涝池洗净脚上的泥巴,后来刘秀做了东汉开国皇帝,此地便被称为洗泥村,后因“洗泥”发音演变,且当地民风淳朴,村民以信义为本,遂改名为信义村。#乡愁记忆#美丽乡村#村名由来 #返乡创业青年
2025-10-13
温州的海边小城苍南县第二站——金乡镇。因抗倭而筑城得名“金乡卫”,进入城门的一刻就能感受到当地民居的烟火气,古城内游玩连吃三天也品尝不尽的美食小吃,触发式的尝到了开了三十多年的煎包、丰乐亭下的牛肉羹,还有开了五十多年的南门桥头油渣锅贴。 #寻味烟火气 #背包旅行 #苍南 #原创视频 #vlog日常
2025-07-21
三里湾,因距张村铺三华里,村西阜涡路上有一弯曲处, 所以当时村、乡即以三里湾为名。境内古迹: 刘伶(约221年-约300年),字伯伦,西晋沛国人,魏晋名士。 刘伶,其酒量、酒德、酒疯堪称一绝,人送绰号“天下第一酒鬼”、“饮坛北斗”。有杜康造酒刘伶醉典故。 民国乙丑《涡阳县志》载:“李门集东八里有刘伶墓。”今利辛县张村镇三里湾村刘土楼,旧称刘伶集,集南有刘伶庙,民国初年庙已拆除,遗有残碑。集侧有一荒冢,当地居民皆指为刘伶墓。 刘伶当时属沛国。沛国,汉高帝改泗水郡置郡,东汉改为国,东晋复为郡。辖境相当安徽淮河
2025-08-18
汝阳区划地名因位置而得名: 明成化十二年(1476),析嵩县东四保十二里和汝州西南隅置伊阳县。后因与宜阳县之"宜"谐音。于1959年,以县城在北汝河北岸,改称汝阳县。 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生息。炎帝时为上世国。黄帝时为汝滂化国。夏禹时划归豫州。在汝河、杜康河、柳沟河两岸先后形成涂山氏、莘氏、戈氏、有巢氏、蛮氏聚、广成聚、恽狐聚、阳人聚、霍阳聚、大解,小解等聚落。商代属王畿之地。周代设周平城,后为蛮子国,属周王畿地。战国时蛮子国被楚国占领,其地归楚,后归晋,最后属韩。秦置蛮中县(今汝阳城)和梁县(今圣王台),
2025-08-25
#旅行推荐官 #治愈系风景 #五台山#旅游攻略 #国学文化 观众朋友们,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佛教圣地五台山。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其佛教历史可追溯到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迦叶摩腾、竺法兰在此建大孚灵鹫寺,即显通寺前身,五台山自此成为中国佛教中心。 五台山原名“五峰山”,因文殊菩萨从东海龙王处借来“歇龙石”,改变当地恶劣气候,五峰山变为“清凉山”,后因五座山峰(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顶无林木而平坦宽阔,犹如
2025-08-29
这里是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东沙地村,隶属于黎阳街道,位于浚县城北8公里处,与刘沙地,王沙地村相邻。因地处黄河故道,沙质土壤广布,且位于东侧,故而得名“东沙地村”。 如今这里,道路平整,房屋整齐。漂泊在外的人,行囊盛满风霜,他乡霓虹再盛,抵不过故乡带着泥土香的晚风。这片养育自己的土地,始终是心里最安稳的港湾。点赞关注 黎明眼镜用航拍带你看最美家乡。#航拍家乡 #鹤壁 #浚县 #浚县眼镜 #浚县黎明眼镜城
2025-08-11
一口气看懂江湖锁钥江西九江城的历史变迁 九江城始于西汉灌婴所筑“湓口城”,位于湓水入江处,面积仅0.7平方公里,初为军事要塞。三国时属柴桑县,周瑜曾在此练兵。南北朝后,因江北寻阳、江南柴桑相继损毁,隋朝将两县治所迁至湓口,改名江州,并设浔阳县,城北江段得名“浔阳江”。唐宋时扩建为子城与罗城并联,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时在此写下《琵琶行》。明代朱元璋改称“九江府”,城墙扩至周长6.5公里,开七门,成为“七省通衢”之要地。清代遭战火重创,咸丰年间开埠设租界,商贸复兴。1914年德化县改名九江县,后城墙多数拆除,今仅
2025-09-07
伊川区划:1932年,平等、自由两县合并,置伊川县。传神农时,即有伊国之称。 因位置得名。据记载,商相伊尹之母居住于伊河上游(今嵩县境内),并于此生下伊尹,故称伊河。伊河流贯全县,且境内有宋代理学家程伊川之墓,故名伊川。 传神农时,即有伊国之称。尧时称伊侯国。舜时称伊川。夏为《禹贡》豫州伊阙地。周为伊川。战国为伊阙,后改新城。汉惠帝四年(前191),置新城县。北魏为新城郡治。隋开皇十八年(598),改称尹阙县。宋熙宁五年(1072),废县为镇,属伊阳县。绍兴九年(1139),改伊阳县为顺州,后改顺州为嵩州
2025-08-28
一口气看懂庐州城(合肥)的千年历史变迁 东汉始建汉合肥城,得名于东淝河与南淝河夏季“合流”之象。三国时,魏将满宠为避吴军水攻,于233年另筑合肥新城,后废。南梁设合州,隋改称庐州,唐时尉迟敬德因水患迁建金斗城。南宋扩城至9.5里,形成“二水穿城”格局,称斗梁城。明初升为庐州府,筑砖城七门,功能分明:拱辰驻军、威武通官、时雍市井、南薰商业、德胜文教、西平陆运、水西门漕运。清咸丰年间曾代行省会十年。民国废府存县,“庐州”成历史。1952年合肥以地理中心之利成为安徽省会,古城墙基址今为环城马路,静诉千年沧桑。#
2025-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