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一枪定乾坤:采石矶之战 采石矶位于安徽马鞍山,是长江边一座陡峭石山,海拔120米,因形似牛肚又称牛渚矶。此处江岸水深岩坚,既是天然关隘又是优良码头,江面收窄致使水流湍急,成为扼守长江咽喉的战略要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处。 1355年,朱元璋为渡江南下,佯攻采石矶吸引元军注意,实则率主力强攻。元军凭险固守,明军屡攻不克。常遇春赤膊攀岩,孤身突入敌阵,夺占据点,徐达趁势率军攻克矶台。战后朱元璋效仿项羽"破釜沉舟",焚船断退路,决心攻取集庆(今南京)。 此战不仅成就了常遇春"第一猛将"威名,更是朱元璋从流寇

来源:抖音 2025-09-17

猜你喜欢

什么是“矶”,长江上“著名的矶”有哪些?#城陵矶 #采石矶 #燕子矶 #矶 #龙蟠矶
2025-08-01
鄱阳湖之战:朱元璋对决陈友谅 1363年,陈友谅率60万大军围洪都两月不下,朱元璋亲率20万军来援,双方决战鄱阳湖。陈军以巨舰列阵,初占上风,猛将张定边几近擒获朱元璋。朱军依仗火器、灵活小船苦战,却难破陈军“铁索连舟”之阵。后借东北风起,以火攻焚毁陈军连锁舰队,扭转战局。经激烈厮杀,陈军溃败,陈友谅在突围时中流矢身亡。此战朱元璋以少胜多,展现其灵活战术、善抓战机及心理攻势;陈友谅虽实力占优,却失于僵化指挥及人心离散。鄱阳湖之战奠定朱元璋统一南方的基础,是大明王朝的关键一役。#抖音精选 #内容启发搜索
2025-08-22
明朝初期,朱元璋在位时多次警告朱棣不要攻打安南,但朱棣在继位后仍出兵征服,并将其设为明朝的交趾省。事件涉及朱元璋临终前的祖训制定与朱棣的决策,地点集中于安南及明朝宫廷,核心人物为朱元璋、朱棣及安南黎氏政权。 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明确禁止攻打安南,认为其经济负担重且统治困难,但朱棣于1406年派张辅率军进攻,理由包括安南黎氏政权造乱及维护明朝权威。 战争初期明军获胜,安南被纳入版图并改为交趾省,朱棣视其为功绩,但实际消耗了明朝大量人力财力。战后安南民众持续反抗,明朝统治不稳,最终在宣德年间放弃该地,印证了
2025-09-04
1388年,蓝玉奉命率军北伐北元,在捕鱼儿海大败敌军,俘获北元皇室成员及部众数万人,其中包括北元王妃。 然而,蓝玉竟无视军纪与朱元璋的训诫,强行侮辱了北元王妃,致其羞愤自尽。据《明史·蓝玉传》记载,此事传回南京后,朱元璋“闻之怒甚”。彼时,明朝初定,朱元璋正致力于通过怀柔政策安抚蒙古残余势力,蓝玉的行为不仅践踏了战俘政策,更破坏了朝廷对边疆的安抚布局,触碰了皇权权威的底线。 这场风波埋下了朱元璋对蓝玉的猜忌种子。此后,蓝玉愈发骄横,最终因“谋反”罪名被诛,牵连甚广,史称“蓝玉案”。#历史故事 #历
2025-08-10
朱元璋在临终前确实留下遗训告诫后代不要攻打安南(今越南),但他的第四子朱棣(明成祖)在1406年仍率军攻占安南,将其改设为交趾布政使司,直接违背了朱元璋的遗训。 朱元璋认为安南地处偏远、山地众多,且元朝两次攻打安南均以惨败告终,认为攻打此地耗费巨大且收益甚微。他担心远征会削弱明朝国力,因此明确告诫后代不要对外扩张。 朱棣在1406年以70万大军攻打安南,仅用一年便攻陷其都城,迫使安南臣服。这一行动一方面出于巩固皇权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与安南多次侵扰明朝边境、杀害明朝官员的挑衅行为有关。 明朝虽短暂控制安南,
2025-10-02
你很强,但接下来你要面对的是,朱元璋手下第三打手,曾率两千精锐大破二十万敌军,于绝境遭伏仍能力挽狂澜反败为胜,纵马千里追着元军打,逼得元朝皇帝不断逃亡,横穿漠北草原,一把火烧了哈拉和林的荣禄大夫、光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福建平章政事、征虏大将军、征虏左副将军、大都督府左都督、同知军国事、中书省都督府同知、兼领国子监事,授开国推诚宣力武臣、阶特进荣禄大夫,爵封曹国公,追封岐阳王,谥武靖,姓李,名文忠,小字保儿。#李文忠
2025-09-09
明朝蓝玉 他是明初最锋利的战刀,在捕鱼儿海的风雪中,以奔袭千里的决绝,将北元朝廷连根拔起,让蒙古残余势力再无翻身之力。从追随常遇春的少年校尉,到独当一面的征虏大将军,蓝玉的刀锋上凝结着洪武朝的赫赫战功。他敢深入不毛之地追歼残敌,敢在沙场上横刀立马震慑万军,是朱元璋平定天下的左膀右臂,也是明初军事版图上不可磨灭的坐标。 只是功高震主的锋芒,终究成了帝王眼中的芒刺。洪武二十六年的那场血雨腥风,让 “蓝玉案” 成了他的终章 —— 一代名将的勇武与桀骜,最终都埋进了明初政治的深壑,只留下功过难评的一声长叹。#明朝
2025-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