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改道 迫在眉睫 黄河每年携带大量流向渤海,使得我国唯一内海渤海日益缩小,后续带来的负面问题也越来越多。让黄河改道江苏出海,利国利民,可以获得多方面综合效益。从大战略的角度看,这也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这既在经济上行得通,又是民族万年大战略,给我们子孙留一片广阔的内海和北方海岸线,让黄海上再多几万平方公里的新土地,这是新时代的精卫填海工程,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万年大计。#黄河 #黄河改道

来源:抖音 2025-09-10

猜你喜欢

1855年黄河铜瓦厢改道入渤海之前,在江苏的入海口在哪里? #黄河 #废黄河 #1855年#江苏
2025-08-25
为什么说渤海是中国内海?24海里的秘密!#涨知识 #地理
2025-07-19
再不治理渤海1000年后将变成渤海平原 关于渤海未来是否会淤平为平原,不同来源给出了不同的时间预测。有观点认为若不加以治理,800年后渤海或将彻底淤平,也有观点提出更长期的预测,如3000年后渤海湾可能变成平原。从历史数据来看,20世纪40年代以来,渤海在70年间已形成陆地5000多平方公里,按此速度推算,约需966年可将渤海填平。这些预测反映了渤海泥沙淤积问题的紧迫性和长期性。 渤海淤平的主要原因是河流泥沙的输入。流入渤海的辽河、滦河、海河和黄河等水系中,黄河的泥沙贡献最为显著。黄河因流经黄土高原,历
2025-08-17
黄河出海口改回江苏可行吗? 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在明清时期,黄河长期经江苏入海,这一时期缓解了渤海萎缩的压力,还给江苏沿海造就了不少滩涂湿地。不过,黄河夺淮入海也导致淮河无法及时通过出海口,引起苏北内涝,逐渐形成洪泽湖,整个江淮水系变得紊乱,每年汛期都要抗洪抢险。后来好不容易让黄河调到山东出海,淮河也重新挖了一条河出海,这几年洪涝灾害才有所减少。 现在很多学者和专家提议让黄河回归明清故道,主要是考虑到让黄河入黄海能扩大填海造地,缓解渤海萎缩的问题,还能在江苏以东大幅度增加国土面积;同时可以解决黄河下
2025-08-26
在甘肃白银景泰,藏着一片被时光雕刻400万年的奇迹——黄河石林,坐驴车游黄河石林大峡谷,大西北有着不一样美景👍🏻👍🏻👍🏻#大西北 #甘肃 #黄河石林#甘肃金泰 #黄河石林
2025-07-19
00:06
专业检测机构报告中的“细胞肿大病毒”属于虹彩病毒也说明是鱼的问题,并非饲料导致(新黄河)
齐鲁壹点
2025-07-06
00:06
专业检测机构报告中的“细胞肿大病毒”属于虹彩病毒也说明是鱼的问题,并非饲料导致(新黄河)
齐鲁壹点
2025-07-05
00:00:50
华北平原 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又称黄淮海平原,总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西起太行山和伏牛山,东到黄海、渤海和山东丘陵,北依燕山,南抵淮河,地跨京、津、冀、鲁、豫、皖、苏7省市,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平原区域之一。 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势自西向东微倾,土层深厚肥沃,以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水系的冲积物为主要成土物质,是典型的冲积平原。其形成与黄河的长期淤积密切相关,黄河含沙量极高,历史上多次改道,携带的泥沙在下游沉积,逐渐塑造出广阔平坦的平原地貌,同时淮河、海河的冲积作用进一步完
2025-10-18
车评人陈震发文道歉:是我的问题,一切负面照单全收;涉事车系4个多月前提的二手车(综合陈震同学微博 新黄河)#大象主播说 @大象新闻主持人陈静华
2025-10-04
横断山脉七脉六江的神奇地缘 如果说中国地缘里谁是最神奇的,我个人感觉应该是横断山脉这里,我已经闲聊过几次了,感觉每一次都有不同的角度闲聊,特别是三江汇流,我感觉早晚会有一天,我们会把它们用隧洞连通,然后接到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上去,来为黄河注水,现在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黄河在枯水期水量太小了,黄河一路走来,相对于长江来说,支流太少了,并且支流的水量也不足,而一路上消耗黄河水的地方又太多了,比如宁夏银川平原,黄土高原,这些都是耗水大户,当然下游的华北平原更是耗水大户了,如果枯水期增加黄河上游的水量,对整个黄河流域
2025-09-25
00:47
穿越黄河三峡,听见史前巨龙的呼吸!位于永靖县的炳灵龙谷(石林)于2025年7月1日开园;在水陆之间,远古巨龙蛰伏在亿万年的岩层之中,这不是电影,是真实的冒险剧本,炳灵龙谷等你乘船破浪,前来探秘。#炳灵龙谷#花儿临夏#探秘之旅(记者:王青青)投稿邮箱:1683778598@qq.com更多视频点击关注@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晨视频
2025-08-29
00:47
穿越黄河三峡,听见史前巨龙的呼吸!位于永靖县的炳灵龙谷(石林)于2025年7月1日开园;在水陆之间,远古巨龙蛰伏在亿万年的岩层之中,这不是电影,是真实的冒险剧本,炳灵龙谷等你乘船破浪,前来探秘。#炳灵龙谷#花儿临夏#探秘之旅(记者:王青青)投稿邮箱:1683778598@qq.com更多视频点击关注@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晨视频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