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9

我们如何快速摆脱贫困,且看《道德经》天道规律,损有余而补不足

来源:西瓜 有娱说乐 2025-01-05

猜你喜欢

08:55
A9六、老子的政治思想——2.平均主义的财富分配:损有余而补不足
小生有理
2024-11-18
32:21
《道德经》八个天道规律
前世今生573
2024-12-16
32:20
《道德经》8大天道规律,助力人生逆转
哆啦A梦
2025-02-12
04:24
道德经,世界上最大的规律是天道
善良天空RSG
2025-02-24
15:19
《道德经》8大天道规律,助你人生逆袭!
三元天星(太炜)
2025-01-12
02:04
型有余而神不足的手相
名胜堂
2024-08-31
58:00
道德经》中最核心的理念,从这里熟悉天道的规律,看透大道
白同学来了
2024-07-26
吕布,三国第一猛将,真实历史中的他,经历也算十分传奇了,轻浮狡诈而反复无常,勇猛有余,谋略不足。您喜欢这样的吕布吗?#三国人物 #历史 #曹操 #刘备 #传记
2025-07-05
当你一但开始读《道德经》了,不说你能超凡入圣,至少你可以超凡脱俗。因为道德经里讲的就是天道的规律。当你懂得了天道的规律,那么你看这个世界的角度就完全不同了, 老子早已道破天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美丑、善恶、难易,皆如阴阳相生,互为依存。 看事要看有无之妙: 房子因空无而有用,人生因留白而有境。 执于有者困于形,悟透无者通于道, 难从易生,易从难破;大事作于细,难事始于易, 转个视角,山重水复处自有柳暗花明。 观人要见阴阳之变: 美人必有瑕疵,庸者亦有微光, 万物负阴而抱阳,哪有绝
2025-06-04
《道德经》有云:“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此语虽简,却道尽天地运行之法则,亦是处世安身之要诀。天覆万物而无择,地载众生而无别,施利而不存伤害之心;圣人应事而不居功,践行而不与人竞,有为而不存争夺之念。天道运行,自有常序,日升月落,寒来暑往,不因谁的祈愿而加速,不因谁的抱怨而停歇。四时交替,滋养万物生长,却从不对谁格外偏爱;风霜雨露,成就百物成熟,却从不刻意对谁苛责。它只是自然流转,利济众生而不彰显,成就万物而不居功。这便是“利而不害”的本真——不为伤害而行,只为滋养而在。圣人处世,自有常道
2025-07-27
公园建设于昭城北郊原省耕塘,“省耕”二字出自《孟子》“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意为君主视察耕事、补充农资,体现了华夏重农传统。 省耕公园投资8.7亿,占地1600亩,从枯寂水塘蜕变为山水林湖,漫步省耕能够感受昭阳夏日的独有清凉。 #昭通 #昭通市 #避暑胜地 #昭通旅游 #省耕公园
2025-07-10
为何提倡清静:道教认为:“清静”是“道”的根本。万物只有在“清静”的状态中,“道”才会显现。于是,“清静”成了道教教义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这种思想,追根寻源,还是出自《道德经》。 《史记-太史公自序》说:“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道教强调“清静”,目的是为了“真思志道,学知清静”。《老子想尔注》主张:“人法天地,故不得燥处,常清静为务”。还指出:“道常无欲乐清静,故令天地常止”。这是说,学道的人只有“无欲”而“清静”,才算符合“道”的规律,才有可能得道。道教认为,学道者只有先做到了“寡欲”和“无为”,才
2025-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