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9

在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内发现了林则徐的身影,禁毒观念流传至今

来源:西瓜 北京火炬手老刘 2024-12-07

猜你喜欢

28:26
近代文化与艺术 至今流传的文学作品
愉悦的艺术家VJI
2025-03-12
01:02
中华雄狮勇闯梅花桩,醒狮文化流传至今几百年历史
华东魏教练
2025-07-17
09:24
《话说宣南文化牛街》故事系列,第十篇,“牛街前身石榴园”。
香山伯爵
2024-11-10
泰山挑山工是泰山景区特有的职业群体,主要从事人力搬运工作,负责将物资(如食品、建材、日用品等)从山脚运往山顶。他们因常年肩挑重担、徒步攀登陡峭山路而得名,是泰山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挑山工通常使用扁担和绳索,背负数十公斤的货物,沿泰山中天门、十八盘等险峻路段上行,日均往返10余公里。其历史可追溯至古代,至今仍是部分偏远山区补给的重要方式。这一职业体现了坚韧不拔的“挑山精神”,被赞为“泰山的脊梁”。 随着索道和公路的完善,挑山工数量减少,但仍有部分中老年人坚守。他们的劳动身影成为泰山独特的人
2025-07-23
山西平顺安乐村“打锅申”申家大院,曰璟为元顺帝叔辈,因元明更替之际躲避明军追杀,将家族姓氏“曰”改为“申”,并将铁锅砸成十八片分给十八子,作为日后认亲凭证。各子携锅片分散至晋冀鲁豫等地隐居,逐渐形成“打锅申”支系。安乐村申姓为十三子后裔,河北邯郸涉县段曲村申任道即为第十八子,其后裔分布于神头、东达等24个村庄。这一传说在晋冀鲁豫申氏中流传甚广,成为认祖归宗的核心标志,至今仍有宗亲组织通过修谱、联谊延续文化认同。#老房子的回忆 #锅片申
2025-08-11
在阜南县龙王乡清沟沿,有个村庄叫“梓树底下”,它见证了数百年移民史。 据阜南《孟氏家谱》记载,阜南孟氏于元朝至正年间迁颍州之南,始迁为孟子五十三代孙孟之灏,聚居今龙王乡梓树底下。 庄名梓树底下,源于这里曾有一株巨大梓树,冠盖数亩,遮阴避雨。孟氏居此繁衍生息,至今六百余载。 传说明初之时,山东邹城孟氏族长常念迁居颍州亲人。一日洗脸,偶见铜盆映出一棵大树,他以为迁居颍州孟氏必与大树有关。于是派人赴颍州寻访,竟然寻找到巨大梓树以及树底下生活的宗亲。#传承文化 #
202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