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30次播放 03:11

明朝徐氏家族,朱棣迁都北京后,定国公跟随北上,魏国公则留南京

来源:西瓜 栩栩解说 2024-09-09

猜你喜欢

03:43
明朝末年,为何崇祯不愿迁都南京呢?
王大迈
2024-10-18
朱棣的结发妻仁孝皇后徐氏,不仅是巾帼英雄,还是女中儒生。 #朱棣 #明朝 #历史解说 #历史人物#睡前故事
2025-09-09
明皇系列17:朱棣为什么要把国都从南京迁到北京? #明朝 #历史 #朱棣 #朱元璋 #人文星闪耀计划
2025-08-28
若朱元璋直接传位朱棣,靖难之役大概率能避免。而即便江山易得,凭朱棣对蒙古的警惕 经营北平的根基,感觉仍会五征漠北、迁都北京可惜历史就是历史没有如果 #明朝 #朱棣 #历史
2025-07-23
明朝初期,朱元璋在位时多次警告朱棣不要攻打安南,但朱棣在继位后仍出兵征服,并将其设为明朝的交趾省。事件涉及朱元璋临终前的祖训制定与朱棣的决策,地点集中于安南及明朝宫廷,核心人物为朱元璋、朱棣及安南黎氏政权。 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明确禁止攻打安南,认为其经济负担重且统治困难,但朱棣于1406年派张辅率军进攻,理由包括安南黎氏政权造乱及维护明朝权威。 战争初期明军获胜,安南被纳入版图并改为交趾省,朱棣视其为功绩,但实际消耗了明朝大量人力财力。战后安南民众持续反抗,明朝统治不稳,最终在宣德年间放弃该地,印证了
2025-09-04
泰顺上交垟村有丰富多样的故事,涵盖家族迁徙、建筑营建、历史防御等方面,具体如下: - 家族迁徙与定居: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福建泉州府同安县曾氏家族因不满当地“悍而诈”的风俗,由拱辰公带领浮海至瓯,经人介绍得知泰顺为乐土,考察后觉此地“四山环抱,二水萦回,有良田美池桑麻竹木之盛”,遂阖家迁徙至此定居。 - 土楼营建故事:上交垟村的水城厝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曾氏家族以家庙为圆心,扇形扩建水城厝,形成相对封闭的血缘村落。其建造初衷是为了抵御盗贼与外敌入侵。而土楼则建于清咸丰八年(1858
2025-08-31
江浙沪竟然是夏朝巨石文明中心! 大禹,他,竟然不是人类! 南京阳山碑材,隐藏在江浙沪的三块巨石,重量超过三万吨,比巴尔贝克和金字塔还惊人!这些巨石真的是明朝开凿的,还是一万五千年前大禹巨人文明的遗迹?秦始皇、朱元璋、朱棣都曾经到过这里,为什么这里会成为中国最神秘的史前遗址? 本集团长带你揭秘阳山三巨石、防风氏独眼巨人、夏朝失落的文明、山海经“石门”之谜,以及华夏神话背后隐藏的真实历史! 想知道更多不为人知的古代秘密,记得订阅频道并加入会员支持原创! #夏日环游记 #远古文明 #南京阳山碑材 #奇闻奇事
2025-07-27
夏侯渊是曹操麾下名将,深受信任,其家族夏侯氏是曹魏集团的核心力量之一。据《魏略》记载:“初,建安五年,时霸从妹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采,为张飞所得。飞知其良家女,遂以为妻。”这里的“霸从妹”,便是夏侯渊的侄女夏侯氏。 建安五年,夏侯氏年仅十三四岁,在故乡外出砍柴时,被当时依附刘备的张飞偶遇。张飞知晓她是良家女子后,并未亏待,而是娶其为妻。这桩婚事看似偶然,却让敌对的曹、刘阵营间有了微妙的亲属关联——后来夏侯渊在定军山战死,夏侯氏还请求张飞为其收葬,成为三国时期一段特殊的跨界姻缘佳话。 #历史故事
2025-08-23
宋庆龄与她的保姆李燕娥(1912··1981) 李燕娥从16岁跟随宋先生,身兼数职,和谐相处服务先生56年。结下深厚的情谊,逝后被安葬在宋氏家族墓地。 宋先生对待保姆的态度堪称楷模在服务中保姆对宋先生所做的任何微小的服务,宋先生都要表示谢意 对于保姆的生活非常关照,特别是她们的身体有病之时更让是关怀备至予以照顾。
2025-08-20
1853年洪秀全定都天京(今南京)后,下令焚烧孔孟诸子百家书籍,称其为“妖书邪说”,不准买卖、藏读,否则问罪。受此影响,江南三大藏书阁中的镇江文宗阁、扬州文汇阁被焚毁,大量古籍典籍化为灰烬。常熟瞿氏家族转移的宋元善本也遭清军抢夺,部分后来被日本商人低价购得,有些成为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造成了中国文化遗产的重大损失。 #洪秀全 #历史故事 #正能量传递 #太平天国
2025-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