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因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成为了明朝极少数因军功而封爵赐铁券的文臣之一#免死金牌 #铁券 #嘉靖帝 #王阳明

来源:抖音 2025-08-18

猜你喜欢

05:52
案例解析:王阳明如何用“知行合一”快速平定宁王叛乱
守正说
2025-03-02
萧大亨(1532年-1612年),字夏卿,明朝泰安州(今新泰放城镇)人,明代政治家、军事家。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中进士,历任知县、巡抚、右都御史等职,曾总督宣府、大同、山西三镇。因平定宁夏叛乱等功,升任兵部尚书、太子太保,后兼署刑部事务,任兵刑两部尚书13年,多次平息边患,维护边境稳定。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卸任归乡,1612年卒于泰安,追赠太傅,著有《夷俗记》等。#萧大亨 #泰安名人 #历史人物介绍
2025-07-16
岳飞二十一世孙岳钟琪,活跃于康、雍、乾三朝。康熙末年,他随师入藏,奇袭拉萨平叛,初显锋芒。雍正元年,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他辅佐年羹尧,献“乘虚奔袭”计,率精锐速定乱局,封公升川陕总督 。后以宁远大将军主西北军务,因战事波折、朝臣构陷下狱。乾隆时获赦,又于十三年临危受命,平定金川叛乱,凭赫赫战功成为清朝重要汉族将领,《清史稿》载其功,为边疆稳定、国家统一出力甚多。 #岳钟琪 #岳飞 #历史故事 #历史人物
2025-08-10
朱元璋赐予功臣的免死金牌(又称“丹书铁券”)表面虽承诺免死特权,但其背面暗藏玄机刻有“除谋反大逆”五个字,意为谋反罪不在赦免范围内。当李善长等功臣卷入“胡惟庸案”被指控谋反时,即使掏出金牌,朱元璋便以此为由拒绝赦免,导致功臣绝望瘫软。 免死金牌的双面性 朱元璋为安抚开国功臣,曾颁发丹书铁券,正面写明可免死罪或减刑,但背面附加关键限制条件,尤其是针对“谋逆”等重罪。这种设计实为朱元璋预先留下的政治伏笔。 李善长作为明朝开国第一文臣,虽早期深得信任,但晚年因牵连胡惟庸案(被定性为谋反),其免死金牌失效。朱元璋
2025-06-06
#秦始皇 #秦始皇陵 #历史人物 秦始皇嬴政的一生。 少年坎坷:嬴政出生于赵国邯郸,为秦庄襄王之子。因父亲曾为质子,他幼年在赵国受尽苦难,后随父亲归秦。 初登王位:13岁时,嬴政即位秦王。因年幼,朝政由吕不韦等把持。随着年龄增长,他逐渐掌握实权,平定嫪毐叛乱,罢黜吕不韦,开始亲政。 统一六国:嬴政重用李斯、王翦等文臣武将,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自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建立帝制:统一后,嬴政认为自己“德兼三
2025-07-24
#上热门话题90000亿流量第一名 历史上确实有许多文人出身的军事奇才,曹操正是典型代表。作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留下《短歌行》《观沧海》等千古名篇,却同时以"乱世枭雄"之名横扫中原。其军事才能体现在三大方面:一是战略眼光独到,挟天子以令诸侯;二是战术灵活多变,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击败袁绍;三是善于用人,麾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类似人物还有南宋辛弃疾,以词坛豪放派领袖闻名,却曾率五十骑突袭五万金军大营擒叛将。明代王阳明更是"心学"宗师,却能用文人练兵平定宁王叛乱。这些文人统帅的共通点在于:深厚的文
2025-08-18
汉高祖刘邦,他一生留下两首广为人知的诗,虽数量远不及乾隆(据统计乾隆作诗超四万首),但艺术价值和影响力却远超后者,成为流传千古的“绝唱”。 刘邦的两首名诗 1. 《大风歌》 创作于刘邦晚年平定英布叛乱后,路过故乡沛县时。全诗仅三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诗句气势磅礴,既展现了帝王统一天下的豪情,又流露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充满苍劲的历史感。 2. 《鸿鹄歌》 因晚年欲废太子刘盈(吕后之子)未果而作,借“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的意象,感叹太子势力已成、难以
2025-07-12
15世纪中叶,蒙古黄金家族势力衰落,北元政权陷入部族分裂、可汗更迭频繁的危机,亟需强权人物凝聚力量。32岁的满都海,作为已故可汗满都鲁的遗孀,不仅手握部族实权,更肩负延续黄金家族正统的重任,因勇武善谋、力挽狂澜,被后世称为“女版成吉思汗”。 为避免部族内乱、稳固黄金家族统治,满都海拒绝非黄金家族贵族的求婚,力排众议下嫁仅7岁的黄金家族后裔巴图蒙克(即达延汗)。婚后她以“监国”之姿率军征战,平定叛乱、统一各部,为北元政权续命奠定基础。 《蒙古源流》记载:“满都海哈屯,乃满都鲁可汗之妻也,可汗崩后,遂
2025-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