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姜维成为蜀汉军事核心,继承北伐之志,一生共十一次北伐。 公元255年的洮西之战是其巅峰:率约3万军大败魏国雍州刺史王经的7万魏军,王经仅万余人逃回狄道(“20万魏军”为后世夸张)。 姜维未获充分重用,因蜀汉国力衰弱,朝廷对北伐分歧大,宦官黄皓专权时欲罢免他,他被迫屯田沓中避祸;且刘禅后期对北伐态度保守,倾向维持现状。 最终,姜维在263年蜀汉灭亡后死于乱军,其忠勇与未竟之志令人叹惋。 #姜维 #历史人物 #三国 #正能量传递

来源:抖音 2025-08-20

猜你喜欢

姜维取得洮西大捷有哪些外在条件? #抖音精选 #秦文涵 #蜀汉百官志 #姜维 #洮西大捷
2025-08-06
三国正史75:夏侯霸投奔蜀汉,姜维进犯雍州 #历史 #地图 #地理 #三国 #姜维北伐
2025-08-02
姜维与诸葛亮的北伐战略有何不同? #抖音精选 #秦文涵 #蜀汉百官志 #姜维 #诸葛亮
2025-07-24
12:47
蜀汉残阳更悲壮!姜维死后,司马昭对其妻子究竟做了什么?
冉冉
2025-03-05
姜维第三次北伐是如何以弱势兵力晃晕郭淮,成功联合羌胡的? #抖音精选 #秦文涵 #蜀汉百官志 #姜维 #九伐中原
2025-07-11
02:53
刘备在荆州错失一奇才,50年后一战灭亡蜀汉,姜维也不是其对手
快乐伊莱莎娱乐会
2024-10-06
12:47
姜维悲叹刀折矢尽亡,司马昭下令:其妻不可放过;蜀汉残阳泣血史
乌衣巷
2025-03-03
邓艾进入成都后,打开蜀汉国库查看,发现库藏空虚。蜀汉在诸葛亮主政时,虽频繁北伐,但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如屯田、发展蜀锦贸易等,维持了国家的运转,保证了军事行动的基本供给,且诸葛亮自身廉洁奉公,以身作则,对蜀汉财政管理有着严格的把控。 反观曹魏,司马懿虽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但在曹魏后期,司马氏家族势力不断膨胀,为日后篡权做准备,奢靡之风渐长,且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消耗了不少国力。从蜀汉国库的现状,邓艾深刻体会到诸葛亮治理国家的能力远超司马懿,他在蜀汉的军政举措更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邓艾 #司马懿
2025-07-06
火烧上方谷,其实有两条线路,明线是烧死司马懿这个蜀汉大敌,彻底击败魏军,而另一条暗线,则是除掉魏延这个蜀汉内部的敌人,使得蜀汉更加稳定!诸葛亮之所以不下令追杀司马懿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从明线的角度来看,诸葛亮不下令追杀,是因为当时军报传递比较慢,等到诸葛亮知道消息后,司马懿已经逃出了上方谷。当时蜀军兵马并不多,大部分人都在蜀军大寨抵挡魏军的进攻,所以诸葛亮根本拿不出足够的兵马去追击司马懿,等到蜀军兵马召集齐全后,司马懿早就跑得没影了,所以诸葛亮没必要下令追击了!从暗线的角度来看,诸葛亮之所以没下令追
2025-07-01
魏延:以部曲随刘备入蜀,因功获破格提拔,任镇远将军、汉中太守 。镇守汉中十余年,策略得当,成蜀汉北方屏障。诸葛亮北伐时,他有子午谷奇袭等冒险进取思路,也有阳溪之战破郭淮等战功。官至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封南郑侯,是诸葛亮倚重的大将。 姜维:本为魏将,归蜀后获诸葛亮赏识,北伐中积累经验,但早期在决策层权重远不及魏延 。诸葛亮死后掌军,多次北伐胜败参半,因蜀汉国力弱成效有限;调整汉中防守策略,致钟会伐蜀时汉中速失。官至大将军,却受黄皓等掣肘,军事成就、对政权支撑作用,与魏延镇守汉中的稳定表现有差距。 正史
2025-07-07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强调荆州作为连接汉中与益州的关键,认为占据后可北伐曹魏,形成三足鼎立的基础。他主张通过经营荆州实现蜀汉的战略扩张,但未充分预判东吴对荆州的潜在争夺。 庞统认为荆州经曹操破坏后人口流失、经济衰退,且面临曹魏和东吴的双重压力,建议刘备放弃荆州转攻益州。他更看重益州的富饶资源和稳定环境,认为这能作为更稳固的根据地,并避免与东吴在荆州的直接冲突。 诸葛亮的方案基于“三分天下”理想,需平衡蜀汉、东吴、曹魏三方关系;庞统的提议则侧重短期现实利益,强调根据地建设与避免两线作战。两人视角不同:诸葛亮侧
2025-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