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其父母修建的皇陵——明皇陵 被誉为“明朝第一陵”。 神道两侧64只石像生刻工精美,震撼人心 皇陵碑、无字碑及坟丘保存完整 处处体现其孝心!!!#明皇陵 #大明 #导游讲解 #孝心 #去旅行

来源:抖音 2025-08-10

猜你喜欢

00:22
明代第一陵 明皇陵,目前国内拥有石像生最多的皇陵
豫见China记录中国
2025-05-22
这里是600多年前,明朝最大的烂尾皇宫,是明太祖朱元璋在老家安徽凤阳调集数百万人修建的一座皇宫,凤阳明中都皇宫,它是明朝三座皇宫中建造规模最奢华的一座,却在洪武八年突然罢建,成为明朝第一大烂尾皇宫,其停工原因至今仍是未解之谜#旅行推荐官 #明朝 #凤阳明中都 #明中都皇宫 #朱元璋
2025-07-26
明朝初期,朱元璋在位时多次警告朱棣不要攻打安南,但朱棣在继位后仍出兵征服,并将其设为明朝的交趾省。事件涉及朱元璋临终前的祖训制定与朱棣的决策,地点集中于安南及明朝宫廷,核心人物为朱元璋、朱棣及安南黎氏政权。 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明确禁止攻打安南,认为其经济负担重且统治困难,但朱棣于1406年派张辅率军进攻,理由包括安南黎氏政权造乱及维护明朝权威。 战争初期明军获胜,安南被纳入版图并改为交趾省,朱棣视其为功绩,但实际消耗了明朝大量人力财力。战后安南民众持续反抗,明朝统治不稳,最终在宣德年间放弃该地,印证了
2025-09-04
徒步广武明长城 广武明长城位于山西省山阴县境内,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属内长城体系。该段长城全长约40华里,现存土墙26华里,核心段落集中于新广武一带,墙体以砖石构筑,高可达8米,沿线分布敌楼16座,其中5座保存完好。其东接雁门关,西望宁武旧城,是国内现存包砖较完整的明长城之一。#2025第三只眼看中国
2025-09-02
这张清末照片体现了清末明故宫午门的面貌。此时,午门的城楼已经不存,两阙仍保存完好,中间三门清晰可辨。照片左下角有“1888 Pow Kee Photographer Nanking 午朝门”字样,Pow Kee即宝记,宝记照相馆是中国最早的照相馆之一,19世纪80年代在南京设店,留下了大量珍贵影像。#历史#南京#午朝门
2025-09-05
#土司 #苗族 #明史 #苗族战争 #改土归流 以下是对元朝末年至明朝永乐年间思州、思南土司改土归流历史详解点: 一、思州、思南土司的割据形成 1. 元末分裂 -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思州安抚使田仁厚将治所迁至岑巩县,脱离元朝控制。 -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其族叔田茂安将思州北部(今思南、德江一带)献给明玉珍(大夏政权),自任思南宣慰使,形成“一分为二”的割据格局。 2. 明初归附 - 洪武元年(1368年),田仁厚、田茂安分别率思州、思南归附明朝,明廷保留其土司地位,分设思州、思
2025-08-11
播州杨氏被认为是杨家将后代,其统治播州地区长达七百余年,历经唐、宋、元、明四朝。 唐末,杨端率军收复被南诏侵占的播州,开启杨氏世袭统治。北宋时,杨业之孙杨充广将子杨贵迁过继给播州杨氏,确立其与杨家将的血缘联系。 南宋至元,播州杨氏先后参与抗元,后归顺元朝,获封安抚使。明朝时,杨氏为苗疆土司,延续统治。 万历年间,宣慰使杨应龙因残暴及谋反意图,引发明军讨伐。1600年,杨应龙兵败身亡,播州杨氏统治终结。其长期割据得益于朝廷对偏远地区实行的羁縻与土司制度。 #杨家将 #历史故事 #历史人物 #正能量传递
2025-08-09
「蒙古传奇女性三娘子服侍祖孙三代汗王」 三娘子是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的夫人,其婚姻经历深刻体现了蒙古族传统的收继婚制及其政治功能。她初嫁年迈的俺答汗,凭借非凡的政治智慧和才能,成为其重要助手,共同推动土默特部强盛,并促成了明蒙和议,实现边贸互市。俺答汗去世后,依据收继婚俗,三娘子应嫁予俺答汗的长子兼继承人黄台吉。虽初期因权力矛盾与个人意愿有所抗拒,但在明朝居中调解及维护部落稳定与明蒙和平的大局考量下,三娘子最终与黄台吉成婚,继续辅佐新汗执政。 不久后,黄台吉病逝,收继婚制再次启动。三娘子继而嫁予黄台
2025-08-15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朝北部边境依旧面临北元残余势力的威胁,明太祖朱元璋任命蓝玉为大将军,率领十五万精锐明军北伐。蓝玉深知此次任务艰巨,一路长途奔袭,深入漠北,在捕鱼儿海附近寻到北元主力。 他趁着风沙弥漫,敌军防备松懈之时,果断发起攻击。《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此役“玉等出大宁,至庆州,谍知元主在捕鱼儿海,间道兼程,进薄其营。”明军如神兵天降,北元军队瞬间大乱,蓝玉大获全胜,俘虏北元皇次子地保奴、王妃及宗室百官,缴获马驼牛羊十五万余,几乎摧毁北元政权架构,史称“捕鱼儿海大捷 ”。 然而,战后
2025-08-29
明英宗时期,土木堡之变后政局动荡,太子朱见深两度被废,童年饱经波折。19岁的宫女万贞儿奉命照料年仅2岁的他,在动荡岁月中始终陪伴左右,成为朱见深最依赖的人。 1464年朱见深即位为明宪宗,欲立大他17岁的万贞儿为后,因礼法受阻,改封贵妃。万贞儿宠冠后宫,甚至影响朝政,宪宗对其言听计从。她曾诞下一子却早夭,此后不容其他妃嫔生育,导致宪宗子嗣单薄。 1487年万贞儿去世,宪宗悲痛欲绝,数月后也随之离世。这段跨越年龄与身份的特殊感情,贯穿了宪宗统治始终,成为明朝宫廷史上极具争议的一段往事。 #万贞儿 #
2025-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