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对韩信的三次容忍,《史记》有载:汉四年,韩信求封假齐王,刘邦初怒,经张良提醒,改口封真齐王以稳其心;灭楚后,刘邦夺其兵权,仍封其为楚王,既示恩又削势;后韩信因收留钟离眜遭疑,刘邦以巡游云梦泽为名擒之,虽废其王爵为淮阴侯,却留其性命。这一系列举动,既忌惮韩信兵权与才略,又念其功,显露出复杂的帝王权衡,非单纯猜忌可比。 #韩信 #刘邦 #历史故事 #人物故事

来源:抖音 2025-08-04

猜你喜欢

03:07
刘邦杀韩信的原因并不是因为韩信手上有兵权?是用兵能力
德才兼备麻酱4Z0
2024-09-21
据《史记·淮阴侯列传》等史料记载,韩信在刘邦建立汉朝后被解除兵权,封为淮阴侯。后来吕后怀疑他谋反,与萧何合谋,将其诱至长乐宫钟室杀害。#韩信#历史#历史故事#历史人物
2025-08-01
10:07
刘邦灭韩信三族,萧何暗助其子南逃,成就岭南望族传奇
一切随缘
2025-03-15
18:35
郦食其凭借一张嘴,便让齐国投降归汉,却遭韩信坑害,被齐王活烹
勇者奶茶o
2025-03-09
韩信是被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以谋反之名在长乐宫钟室设计诛S的,事后还zu灭三族 韩信作为西汉开国功臣,因功高震主,晚年被刘邦猜忌,先被贬为淮阴侯。后来,吕后与丞相萧何合谋,以韩信“意图谋反”为借口,将其诱至宫中,直接处S这便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典故的由来#精彩片段 #创作者扶持计划#历史故事
2025-08-31
刘邦灭韩信三族后,其子被萧何偷送到南越,竟成就了岭南一大家族
2025-09-02
刘邦三次突袭夺权确有其事,尤其两次对韩信的操作堪称经典: 凌晨假称使者闯韩信营帐,趁其熟睡夺兵符,调兵遣将后,军营已尽是刘邦人马,韩信浑然不觉。 这种“温水煮青蛙”的夺权,不流血却让对方瞬间失势,比直接诛杀更显权谋之狠,也暴露了帝王对功臣的深层猜忌。 #刘邦 #韩信 #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
2025-08-03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早年因萧何推荐得以重用(“萧何月下追韩信”),最终也因萧何的欺骗(谎称刘邦平叛归来,召其入宫)而落入吕后的圈套,这一典故也源于此。#韩信#历史知多少#历史#历史人物
2025-08-23
楚汉相争之际,韩信为出奇谋袭楚,绕道而行,却因道路方向不明,下马问樵夫路向 。樵夫详细地为他指了路,韩信将地理图与樵夫所说对照,分毫不差 。然而,韩信担心章邯得知自己杀军士后,从这条路赶来,若遇樵夫,樵夫会说出这条小路,自己马又疲乏,必然被捉 。于是,他勒回马来,将樵夫斩杀,埋于山凹之下,并祝曰:“非韩信短行,实出不得已也!他日如得地之时,决来与君厚葬,以报其德#问路斩樵#韩信#历史知多少#历史
2025-09-12
汉薄太后南陵(薄姬冢、簸箕冢) 薄姬是汉高祖刘邦的侧室、汉文帝刘恒的生母! 早年嫁给魏王魏豹。魏豹为韩信所败后,进入汉王刘邦后宫,后来生下儿子代王刘恒。刘邦驾崩后,跟随儿子刘恒前往代国,为代王太后。 薄太后陵封土堆呈覆斗状,底边周长560米,东西宽150米,南北长200米,陵高29.5米,平顶面积约2000平方米。薄太后陵的陪葬坑为口大底小的长方形竖穴土扩,陪葬品有动物、陶桶、陶罐等。#汉文帝#薄姬 #薄太后陵 #西汉 #历史人物
2025-07-29
刘邦踢儿女之事,见《史记·项羽本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彭城之战大败后,刘邦乘车逃亡,因楚军紧追,多次将孝惠帝、鲁元公主推下车,均被车夫夏侯婴救下。此举尽显其为逃生不择手段的枭雄实用主义。 项羽临终之举:垓下之围后突围至乌江,见大势已去,对曾为部下的汉军将领吕马童说:“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随后自刎,将首级赠予对方。这既含对命运的坦然,也有对旧部的复杂情感,尽显刚烈与尊严,结局被赋予悲壮色彩。 历史的吊诡正在于此:刘邦以“权变”得天下,虽遭“寡恩”诟病却建汉朝;项羽因“刚愎”失天下
2025-08-05
《三国演义》中最能给人力量的是那句话呢,是67岁的曹魏名将邓艾所说的:“出身寒微不是耻辱,能屈能伸方为丈夫。”是江东周郎所说的:“大丈夫既食君禄,当死于战场以马革裹尸还,幸也。”是关羽败走麦城前所说的:“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还是手持方天画戟的吕布所说的:“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三国名句经典语录 #知识分享
202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