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成形术(Z-plast) Z成形术(Z-plast)是一种经典的整形外科技术,主要用于改善瘢痕的功能和外观。它通过设计“Z”形切口,利用两个对偶三角皮瓣相互交换位置,重新配置局部组织,从而改变瘢痕的牵引方向,增加组织长度,松解瘢痕挛缩。 历史背景 Z成形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虽然最初被广泛引用的手术图解是由Denonvilliers的弟子Cazelles在1863年提出的,但现代整形外科界普遍认为Denonvilliers是Z成形术的创始人。1913年,McCurdy首次将其命名为“Z-plast

来源:抖音 2025-07-14

猜你喜欢

瘢痕挛缩术后复查 #瘢痕挛缩 术后复查,满怀期待,原来的#手指伸不直 ,好了。#张立山手足畸形矫形
2025-08-12
毛囊炎为何会变成瘢痕疙瘩? 一句话说明白! △毛囊炎是毛囊的细菌/真菌感染,表现为红色小丘疹、脓疱,本是常见皮肤问题。但如果反复发炎、过度刺激(如挤压、搔抓),或本身属于瘢痕体质,就可能“步步升级”: 炎症会激活皮肤深层的成纤维细胞,若炎症持续或反复,成纤维细胞会异常活跃,疯狂合成胶原蛋白,导致修复失控——原本该愈合的小创面,逐渐形成凸起的瘢痕组织。 △更麻烦的是,这种瘢痕不仅不消退,还会侵蚀周围正常皮肤,越长越大,变成顽固的瘢痕疙瘩,伴随瘙痒、刺痛,且极易复发。 你的瘢痕疙瘩多久了?#毛囊
2025-07-07
传统的缝合方法是通过各种缝合方式穿透整层皮肤直接关闭创缘,皮肤的减张是通过全层缝合皮肤来实现的,由于张力会牵拉缝线切割伤口,在张力大的位置会出现“蜈蚣样”瘢痕。 超减张缝合足够大且远离创缘,避免张力对切缘的刺激,可以减少缝线对皮缘的压迫从而影响血供。缝合完毕后的切口会隆起成一条“小城墙”。城墙高度根据情况从数毫米到1厘米不等。 在手术后的瘢痕恢复期,切口张力都集中于皮下组织,由这条隆起的“小城墙”来承担随着缝线缓慢吸收,这条“小城墙”会逐渐变平,以此来减轻瘢痕形成和增生。很多人认为皮肤凸起是缝合失败的表现
2025-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