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苏轼人生中的最后一首诗,首句、尾句相同,以禅入诗,以诗悟禅。#诗词 #苏轼 #国学文化 #古诗词的魅力 #治愈 @DOU+小助手

来源:抖音 2025-05-15

猜你喜欢

苏轼最富哲理的一首诗 苏轼最富哲理的一首诗,也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首诗,以禅入诗,以诗悟禅。“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诗词 #文化 #苏轼
2025-06-06
假如苏轼来填词《爱情转移》,孩子们快来跟练啦,教你一首歌学会苏轼的诗#苏轼 #古诗词 #爱情转移 #改编 #唱歌
2025-05-13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配音 #古诗词 #录音 #赤壁赋 #苏轼
2025-05-04
接下登场的是性价比之王 | 王之涣 | 以以六首诗名传千古 #诗词 #古诗词的魅力 #古诗词#每天学习一点点 #王之涣
2025-05-11
苏轼与宋神宗 ”朕知苏轼胸中无事者”:“乌台诗案” ,宋神宗密遣小黄门至狱中视苏轼起居状后语。 “朕固不深谴,特欲申言者路耳,行为卿贳之”:王安礼向宋神宗进言,宋神宗作出此回应。 “自古称龙者多矣,如荀氏八龙、孔明卧龙,岂人君也?”:宰相王珪向宋神宗进言苏轼诗有不臣之心时,宋神宗以此话为苏轼辩解。 “苏轼终是爱君”:宋神宗读到其“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有感而发。 “苏轼真奇才”:1084 年,神宗传 “人材实难,不忍终弃”,把苏轼从黄州释放出来,移任汝州,谢表呈上后,宋神宗对侍臣说出此评价。 “白有轼
2025-05-31
看清真相依然热爱生活是我们在短暂的人生中追寻的意义。苏轼的这段文字从"悲"到"悟"的精神升华,他并非否定人生的悲剧性,而是以天地为镜,在认清局限后选择以审美态度拥抱生活。#赤壁赋 #苏轼 #寄蜉蝣于天地 #古诗词 #国学文化
2025-05-25
江湖上流传着一则传说:武当七侠的名字连缀成诗,藏着一代宗师张三丰百年未解的隐秘心事。 宋远桥、俞莲舟、俞岱岩、张松溪、张翠山、殷梨亭、莫声谷这七个名字的尾字,竟能拼出一幅山水画卷般的诗意场景。 有人说,这是张三丰用毕生弟子的名字,将年少时与郭襄共度的点滴刻成永恒。 华山之巅的初遇,或许是这场百年孤寂的起点。 十四岁的张君宝狼狈跌坐于地,鲜血染红衣襟,十六岁的郭襄蹲下身,以一方素帕替他拭去伤口尘土。 少年抬头,撞见少女眼尾未干的泪痕,那是她为杨过神伤的证据。 这抹哀愁扎进张三丰的命脉,从此他的武学境界越是登
2025-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