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这句话放在刘墉身上,就显得没有很大的效用了。有一次,进宫觐见乾隆的刘墉因为耿直的原因,说了一些让乾隆不是很欢喜的话。乾隆发了一道让刘墉跳河自尽的圣旨。而刘墉在接到这道圣旨之后,既没有大惊失色,又没有跪地求饶,他冷静地接下了这道圣旨,回家洗了个热水澡,就顶着一头湿发又一次面见了乾隆。此时,乾隆在看着面前头发还在往下滴水的刘墉,也是不明白刘墉到底要搞什么名堂。其实,乾隆在看到刘墉没有真正跳河时,心中是万分高兴的。但是身为臣子,刘墉确实是抗旨了。因此,乾隆只是在心中窃喜,面上还是

来源:抖音 2025-05-08

猜你喜欢

俗话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这句话放在刘墉身上,就显得没有很大的效用了。有一次,进宫觐见乾隆的刘墉因为耿直的原因,说了一些让乾隆不是很欢喜的话。乾隆发了一道让刘墉跳河自尽的圣旨,而刘墉在接到这道圣旨之后,既没有大惊失色,也没有跪地求饶,他冷静地接下了这道圣旨。回家洗了个热水澡,就顶着一头湿发又一次面见了乾隆。此时,乾隆在看着面前头发还在往下滴水的刘墉,也是不明白刘墉到底要搞什么名堂。其实,乾隆在看到刘墉没有真正跳河时,心中是万分高兴的。但是身为臣子,刘墉确实是抗旨了。因此,乾隆只是在心中窃喜,面上还是
2025-05-09
乾隆赐刘墉跳河自尽,刘墉接旨却只是回家洗澡,抗旨回来说遇到屈原乾隆不但不怒,反而赐他黄金百两#乾隆 #刘墉
2025-05-09
12:45
乾隆让刘墉跳河自尽,刘墉却回家洗了个澡才跳河,事后才知其高明
龙定胜天
2024-09-02
03:52
豫剧《刘墉二下南京》红脸王 在金殿领了圣旨一统 听着过瘾!
媛媛有戏
2024-12-11
02:06
乾隆最尊敬的汉臣,75岁累死在轿子中,乾隆大哭:赐他“文正”
古史汇
2024-10-23
02:13
李卫是雍正的宠臣,在雍正去世后乾隆当政,对他及其后人如何?
气温高剪辑手
2024-08-17
圣旨中写道:“即使燕王造反,但毕竟是他的叔叔,要求前线将士不得伤害他”以免让朱允炆背上杀叔的恶名。这道圣旨为朱棣提供了保护,使得朝廷军错过了几次除掉他的机会。 朱棣看到圣旨后,心情复杂,泪水涟涟,心中感慨万千。他一边痛哭一边埋怨道:“父皇啊,您把儿害得好惨!”在朱棣看来,正是朱元璋当初的继承人安排,才导致了今天的叔侄对决与纷争。 尽管朱棣篡位之事名不正言不顺,但他执政期间,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力量都达到了巅峰,文治武功皆有显著成就。在这一点上,他比软弱的朱允炆更为胜任。然而,精明的朱元璋或许早已预见到,自己去
2025-05-16
朱棣在清理宫中朱允炆留下的文书时,意外发现了一道出自朱允炆之手的圣旨,圣旨内容让人大为震惊:燕王是朕的亲皇叔,如果他日后果真造反了。将士们也不可伤他性命,陷朕于不义之地。朱棣看着这道圣旨,内心五味杂陈,不由得想起了父亲朱元璋,边痛哭便埋怨道:“父亲你害得我好苦啊!”如果当时朱元璋不偏爱朱允炆,而是封朱棣为储君,他们叔侄二人何至于此呢?在朱棣看来,正是当初朱元璋选了朱允炆做继承人,才造成了如今叔侄相残的悲剧。朱棣虽然是藩王造反夺位,名不正言不顺,但他在位时,明朝国力达到了巅峰,文治武功俱盛,从这一点来看,他
2025-05-18
安史之乱前夜安禄山的精心布局,他在唐玄宗面前始终表现出“未开化”的胡人形象,觐见时故意不拜太子,声称“臣蕃人,只知陛下,不知太子”,唐玄宗不仅未怪罪,反赞其“朴诚”。他身型肥胖却跳胡旋舞“疾如风”,甚至假装摔倒逗笑玄宗,以此掩盖政治野心。 安禄山比杨贵妃年长16岁,却认其为养母,每次入宫先拜贵妃后见玄宗,声称“蕃人先母后父”,玄宗不以为忤,反更宠信。通过“洗三礼”等荒诞仪式与杨贵妃互动,甚至被裹襁褓扮婴儿,成功营造“家人”假象。 重金收买朝廷使者与边将,与宰相李林甫勾结,利用其
2025-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