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7

滇中引水工程建设取得新突破,全线重难点工程海东隧洞3号下游至4号上游主洞段安全顺利贯通

来源:盛天 晨视频 2025-06-26

猜你喜欢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可能的方案 举世瞩目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可能会这样设计,符合截弯取直、隧洞引水的方案#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 #雅鲁藏布江 #卫星地图
2025-07-22
06:42
投资超1200亿!云南遍地湖泊,为啥还要费劲修建滇中引水工程?
灿烂吃瓜
2025-03-10
01:12
一个区间“集结”三种工法,石家庄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光华路站至复兴路站区间单线贯通#石家庄#地铁#贯通
晨视频
2025-05-30
工程主要采取截弯取直、隧洞引水的开发方式,建设5座梯级电站, 总投资约1.2万亿元。工程电力以外送消纳为主,兼顾西藏本地自用需求#地图 #雅鲁藏布江 #水电站 #西藏
2025-07-22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采用截弯取直、隧洞引水的开发方式,通过5座梯级电站利用天然落差发电,不筑坝也不蓄水。总投资约1.2万亿元,年发电量可达3000亿千瓦时,估计几年能回本?最多再过十年,中国空调随便用,电器随便用,不会再担心电力问题!#超级工程
2025-07-20
雅鲁藏布江水电站工作原理 雅鲁藏布江水电站采用“截弯取直 隧洞引水”的开发方式,通过深埋长隧洞系统,依次修建5座串联的梯级水电站。每座电站负责利用约500米的水头差发电,利用水的势能转化为电能。 #雅鲁藏布江水电站 #墨脱水电站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 #藏水入疆 #中印边境
2025-07-22
我国又一重大能源工程-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项目正式启动。 这一工程位于西藏林芝,采用隧洞引水与梯级开发模式,规划建设五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远超三峡电站,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水电项目。该工程总投资高达1.2万亿元,建成后不仅能满足西藏本地用电需求,还将通过西电东送支援全国电网。 雅鲁藏布江下游河段落差大、水量充沛,短短50公里内水流落差近2700米,远超三峡的百米落差,发电潜力巨大。此前,受技术挑战与国际关系影响,项目推进一度延缓。 如今,随着我国电力技术日益成熟,加之新能源产业与工业用电需求激增,这一超级工程
2025-07-20
2025年7月19日雅鲁藏布江水电站正式开工!工程位于西藏林芝市米林县墨脱县,总投资约1.2万亿元,主要建设5座梯级电站,采用截弯取直、隧洞引水的开发方式,充分利用雅鲁藏布江下游河段的水能资源。据测算,工程规划装机容量约6000万千瓦,年发电量预计达3000亿千瓦时,相当于3个三峡水电站的发电量,可满足西藏全社会近20年的用电需求。#雅鲁藏布江水电站#墨脱水电站
2025-07-21
5月13日,西安至十堰高速铁路友谊隧道全线顺利贯通,至此西十高铁湖北段隧道工程贯通接近九成,建成通车后,西安至十堰实现1小时内到达,西安至武汉的铁路运行时间将缩短至2.5小时左右。#武汉 #西安 #热干面 #油泼面 #肉夹馍
2025-05-15
雅鲁藏布江水电站发电原理示意图 雅鲁藏布江水电站的发电原理基于水力发电的基本原理,即利用水的势能转化为电能。具体而言,通过修建水坝蓄水形成水位差,使水流通过引水设施冲击水轮机,带动发电机旋转产生电力。该水电站因雅鲁藏布江独特的地理条件,在设计上采用了“截弯取直”和梯级开发等创新方案,以最大化利用水能资源。 雅鲁藏布江下游U形大拐弯处河道落差达2230米(从2880米降至650米),形成世界罕见的水能富集带。通过开凿50余公里引水隧洞“截弯取直”,使江水直接通过隧洞流经5级梯级电站,每级电站落差超过400
2025-07-21
墨脱水电站修建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大拐弯处。该区域水量丰沛,落差集中,从米林县派乡到巴昔卡下游河段,全长496.3千米,天然落差达2755米,是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墨脱水电站预计总装机容量可达6000万至700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为3000亿千瓦时,相当于三个三峡水电站,总投资约1.2万亿元。工程主要采取截弯取直、隧洞引水的开发方式,建设5座梯级电站,电力以外送消纳为主,兼顾西藏本地自用需求。 据相关资料推测,这5座梯级电站可能沿西让曲河谷布局,每个电站装机容量约
2025-07-19
罗布泊消失的主要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方面,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蒸发加剧,加速了湖泊的萎缩。此外,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的隆起影响了大西北的气候,导致干旱加剧,降水减少。 人为因素方面,塔里木河上游大量修建水库(如大西海子水库),拦截水源,使下游水量锐减,导致罗布泊失去补给。中上游地区过度开垦农田并大量引水灌溉,截断河流通向罗布泊,是直接的人为原因。20世纪六七十年代,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用水需求大增,特别是盲目增加耕地用水和盲目修建水库拦水等行为,断了罗布泊的水源,导致其干涸。#硬派越野
2025-05-08